0%

Large-lm-5-Framework

6. 模型架构

6.1 大模型之模型概括

语言模型可以被看做是一个黑箱,当前大规模语言模型的能力在于给定一个基于自身需求的prompt 就可以生成符合需求的结果。

语言模型的形式可以表达为: \[ prompt \leadsto completion \] 从数学的角度考虑就对训练数据 (traing data: \((x_{1},…,x_{L})\))的概率分布: \[ trainingData \Rightarrow p(x_{1},...,x_{L}). \] 本章将讨论大型语言模型的构建,主要讨论两个主题,分别是分词和模型架构:

  • 分词:将字符串拆分成多个标记。

  • 模型架构:主要讨论 Transformer 架构,这是真正实现大型语言模型的建模创新。

6.2 分词

6.2.1 基于空格的分词

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使用 text.split(' ') 方式进行分词,这种分词方式对于英文这种按照空格,且每个分词后的单词有语义关系的文本是简单而直接的分词方式。

然而,空格来划分单词会带来很多问题:

  • 对于一些语言,如中文,句子中的单词之间没有空格:

    1
    "我今天去了商店。"
  • 还有一些语言,比如德语,存在着长的复合词(例如Abwasserbehandlungsanlange)。

  • 英语的连字符词(例如father-in-law)和缩略词(例如don't)等也需要被正确拆分。

    例如,Penn Treebank将don't拆分为do和n't,这是一个在语言上基于信息的选择,但不太明显。

那么,什么样的分词才是好的呢?目前从直觉和工程实践的角度来说:

  • 不希望有太多的标记(极端情况:字符或字节),否则序列会变得难以建模。
  • 不希望标记过少,否则单词之间就无法共享参数(例如,mother-in-law 和 father-in-law 应该有着相似的特征)。
  • 每个标记应该是一个在语言或统计上有意义的单位。

例子:

  1. \([t, h, e, c, c, a, r],[t, h, e, c, c, a, t],[t, h, e, c, r, a, t]\)
  2. [th, e, \(, c, a, r],[t h, e, u, c, a, t],[t h, e, c, r, a, t]\) (th 出现了 3次)
  3. [the, \(\leq, c, a, r]\), [the, \(\sqcup, c, a, t],[\) the, \(u, r, a, t]\) (the 出现了 3次)
  4. [the, \(\sqcup, c a, r],[\) the, \(u, c a, t],[\) the, \(\sqcup, r, a, t]\) (ca 出现了 2次)

6.2.2 Byte pair encoding

将字节对编码(BPE)算法应用于数据压缩领域,用于生成其中一个最常用的分词器。BPE 分词器需要通过模型训练数据进行学习,获得需要分词文本的一些频率特征。

学习分词器的过程,直觉上,我们将每个字符作为自己的标记,并组合那些经常共同出现的标记。整个过程可以表示为:

  • 输入:训练语料库(字符序列)。
  • 初始化词汇表 \(V\) 为字符的集合。
  • 当我们仍然希望 \(V\) 继续增长时: 找到 \(V\) 中共同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对 \(x,x'\)
  • 用一个新的符号 \(xx'\) 替换所有 \(x,x'\) 的出现。将
  • \(xx'\) 添加到 \(V\) 中。

Unicode的问题

Unicode(统一码)是当前主流的一种编码方式。考虑到 Unicode 字符非常多(共144,697个字符),在训练数据中我们不可能见到所有的字符。因此我们可以借助 BPE 算法对字节而不是 Unicode 字符,来减少数据的稀疏性 (Wang et al., 2019)。 以中文为例: \[ \text { 今天} \Rightarrow \text {[x62, x11, 4e, ca]} \] BPE 算法在这里的作用是为了进一步减少数据的稀疏性。通过对字节级别进行分词,可以在多语言环境中更好地处理Unicode字符的多样性,并减少数据中出现的低频词汇,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。通过使用字节编码,可以将不同语言中的词汇统一表示为字节序列,从而更好地处理多语言数据。

6.2.3 Unigram model (SentencePiece)

与仅仅根据频率进行拆分不同,一个更“有原则”的方法是定义一个目标函数来捕捉一个好的分词的特征,这种基于目标函数的分词模型可以适应更好分词场景,Unigram model就是基于这种动机提出的 (Kudo, 2018)

这是 SentencePiece 工具 (Kudo&Richardson, 2018) 所支持的一种分词方法,与 BPE 一起使用。它被用来训练 T5Gopher 模型。给定一个序列 \(x_{1:L}\),分词器 \(T\) 是: \[ p\left(x_{1: L}\right)=\prod_{(i, j) \in T} p\left(x_{i: j}\right) \] 的一个集合。

这边给出一个实例:

  • 训练数据(字符串):\(𝖺𝖻𝖺𝖻𝖼\)
  • 分词结果 \(T={(1,2),(3,4),(5,5)}\) (其中\(V=\{𝖺𝖻,𝖼\}\)
  • 似然值:\(p(x_{1:L})=2/3⋅2/3⋅1/3=4/9\)

在这个例子中,训练数据是字符串"\(𝖺𝖻𝖺𝖻𝖼\)"。分词结果 \(T={(1,2),(3,4),(5,5)}\) 表示将字符串拆分成三个子序列:\((𝖺,𝖻),(𝖺,𝖻),(𝖼)\)。词汇表 $ V={𝖺𝖻,𝖼}$ 表示了训练数据中出现的所有词汇。

似然值 $p(x_{1:L}) $ 是根据 unigram 模型计算得出的概率,表示训练数据的似然度。在这个例子中,概率的计算为 \(2/3⋅2/3⋅1/3=4/9\)。这个值代表了根据 unigram 模型,将训练数据分词为所给的分词结果 \(T\) 的概率。

unigram 模型通过统计每个词汇在训练数据中的出现次数来估计其概率。在这个例子中,\(𝖺𝖻\) 在训练数据中出现了两次,$𝖼 $ 出现了一次。因此,根据 unigram 模型的估计, \[ \begin{align*} p(𝖺𝖻)&=2/3,\\ p(𝖼)&=1/3 \end{align*} \] 通过将各个词汇的概率相乘,我们可以得到整个训练数据的似然值为 \(4/9\)

似然值的计算是 unigram 模型中重要的一部分,它用于评估分词结果的质量。较高的似然值表示训练数据与分词结果之间的匹配程度较高,这意味着该分词结果较为准确或合理。

算法流程

  • 从一个“相当大”的种子词汇表 \(V\) 开始。
  • 重复以下步骤:
    • 给定 \(V\) ,使用 EM 算法优化 \(p(x)\)\(T\)
    • 计算每个词汇 \(x∈V\)\(loss(x)\) ,衡量如果将 \(x\)\(V\) 中移除,似然值会减少多少。
    • 按照 \(loss\) 进行排序,并保留 \(V\) 中排名靠前的 \(80\%\) 的词汇。

这个过程旨在优化词汇表,剔除对似然值贡献较小的词汇,以减少数据的稀疏性,并提高模型的效果。通过迭代优化和剪枝,词汇表会逐渐演化,保留那些对于似然值有较大贡献的词汇,提升模型的性能。

6.3 模型架构

到目前为止,我们已经将语言模型定义为对标记序列的概率分布 \(p(x_{1},…,x_{L})\)

接下来介绍上下文向量表征 (Contextual Embedding),主要的关键发展是将标记序列与相应的上下文的向量表征: \[ [the, mouse, ate, the, cheese] \stackrel{\phi}{\Rightarrow}\left[\left(\begin{array}{c} 1 \\ 0.1 \end{array}\right),\left(\begin{array}{l} 0 \\ 1 \end{array}\right),\left(\begin{array}{l} 1 \\ 1 \end{array}\right),\left(\begin{array}{c} 1 \\ -0.1 \end{array}\right),\left(\begin{array}{c} 0 \\ -1 \end{array}\right)\right]. \] 正如名称所示,标记的上下文向量表征取决于其上下文(周围的单词);例如,考虑 mouse 的向量表示需要关注到周围某个窗口大小的其他单词。

  • 符号表示:我们将 \(ϕ:V^{L}→ℝ^{d×L}\) 定义为嵌入函数(类似于序列的特征映射,映射为对应的向量表示)。

  • 对于标记序列 \(x1:L=[x_{1},…,x_{L}]\)\(ϕ\) 生成上下文向量表征 \(ϕ(x_{1:L})\)

6.3.1 语言模型分类

对于语言模型来说,最初的起源来自于 Transformer 模型,这个模型是编码-解码端 (Encoder-Decoder)的架构。但是当前对于语言模型的分类,将语言模型分为三个类型:

  • 编码端(Encoder-Only):BERTRoBERTa 等;
  • 解码端(Decoder-Only): GPT 系列模型;
  • 编码-解码端(Encoder-Decoder): TransformerBARTT5 等模型。

6.3.2 语言模型理论

接下来介绍语言模型的模型架构,此处主要介绍 Transformer 架构 (Vaswani et al.,2017)

从上图可知,Transformer 模型的左右两侧分别是基础的编码器(Encoder)和解码器(Decoder)单元,两者共同组合构成了一个Transformer 层。主要部分介绍如下:

  1. 输入:模型的训练不要求输入和输出数据的长度相同,当两者长度不相同时,将空缺部分填充为零向量(pad)。
  2. 输出(右滑):在文本摘要任务中,模型训练的目的是为了预测下一个字符的概率,从而保持输入和输出的数据长度相同,这时输出的结果可以视为相对于输入序列往右移了一个单位,即右滑。
  3. 基于位置的词嵌入:借助正弦曲线对单词在文本中的相对位置进行建模。在语言模型的构建中,词的顺序会对句子的语义产生影响,因此Transformer模型中增加了词的位置信息,即基于位置的词嵌入。所以编码器的输入是输入词嵌入和对应位置的嵌入信息的组合。
  4. 多头注意力层:图4中的每个多头注意力层下方都传进3个并列的箭头,它们分别表示Value(\(V\))、Key(\(K\))和Query(\(Q\))。编码器的每一层使用线性变化处理隐藏状态,分化出Key和Value传递给解码器的多头注意层。
  5. \(N\)层:Transformer模型的深度通常为6层,在每一层的末端,编码器与解码器会将隐藏状态传递给下一层。
  6. 全连接前馈神经网络:对不同位置的词嵌入信息进行变换,使得其在任务上下游中的维度统一。
  7. 相加并归一化层:将上一层的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进行相加,形成残差结构并进行归一化处理。
  8. 全连接输出层:以概率分布的形式输出模型的结果。

Transformer 是真正推动大型语言模型发展的序列模型。正如之前所提到的,Transformer模型将其分解为Encoder-Only(GPT-2,GPT-3)、Decoder-Only(BERT,RoBERTa)和Encoder-Decoder(BART,T5)模型的构建模块。

关于Transformer的学习资源有很多:

Transformer 的关键技术:

  • 注意力机制
  • 残差连接和归一化
  • 位置嵌入

6.4 Reference

分词:

模型架构:

Decoder-only 架构:

Encoder-only 架构:

Encoder-decoder 架构:

-------------This blog is over! Thanks for your reading-------------